您的位置 首页 摘抄

200字散文 夜雨,夜雨寄北改写散文200字

一、关于夜雨的唯美散文夜雨我的床头左侧紧临着一处雨水管道,碗口粗的一截白管子,直直地从天花板通到地上。虽然有些突兀,但装修的时候我还是觉得不必要将它包裹起来&m…

一、关于夜雨的唯美散文

夜雨

我的床头左侧紧临着一处雨水管道,碗口粗的一截白管子,直直地从天花板通到地上。虽然有些突兀,但装修的时候我还是觉得不必要将它包裹起来——我向来不很在意这些事情。后来“依山就势”将一个简易书橱贴着它搁放,倒也不无妥帖。

下雨的时候,雨水穿行而过的声音会清晰地传出来——这简直就是大自然的传话筒嘛。我完全可以从其间雨水的流淌辨别出雨势的大小。蒙蒙细雨之时,你若不留心倾听,根本察觉不到声音的存在,雨水是贴着管道壁偷偷淌下来的。再大一些就能听到细细的如涓涓溪水的流淌,摸上去有一些微微的震颤。倘或是一阵急雨,则哗哗如集市上鼎沸的人声,好不热闹。等到暴雨倾盆,则一派万马奔腾般的飒踏之声了,仿佛其间有无数的人在合围厮杀。

什么阵势的雨我没见过?

年少时放暑假,必得跟同母亲去山上摘花椒,好像整个假期里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这真是一件极讨人厌烦的差事——赶在一年里最热的季节,早出晚归,日日受蚊虫叮咬、日晒雨淋,而花椒树到处是尖利的刺,必得时时承芒刺之痛,到底让人坐不得、急不得、逃不得。我那时仗着年少,光着膀子一晒就是一天,直到阳光再无法将我晒得更黑一些。为了赶进度,总是天擦黑的时候才回家,于是我就常常盼着下雨,雨天里就可以坐在门口的厦子底下专心地看雨,也看人。

有时候人在山上,乌云就来了,半边天空被遮蔽得密不透风;山风也跟着来了,把树刮歪,把斗笠刮跑,把人心刮飘。

“快回去吧,不然可要淋雨。”我兀自乱了阵脚,开始盘算“还刀入鞘”。

而母亲总会淡然地宣称雨下不起来,好像一切尽在她的掌控之中。是啊,即便真的下起来,缩在伞底下等雨停就是了,雨停了,尽可以晃一晃树上的雨水,一切继续。再说了,这浩大的山野之间,到处都是躲雨的地方:守山人住过的旧石屋里,往日微火的余烬尚在;险绝内凹的岩洞,藓草萋萋,躲进去便可专心致志地看雨,也并非没有一点乐趣。路途迢迢,为了躲一场雨而回一趟家,实在是不划算的事情。

可是有一次,雨实在太大,闪电一个接着一个,巨大的响雷不断地在山巅炸响,震得人心也无处掩藏。又逢着暮色将近的时候,所有的人再也忍耐不住了,纷纷从山野之间冒出来,那些方才还只闻其声藏身入林的人,魔法般地汇聚到山底的大道上,鱼贯而行,蔚为壮观。他们急切地赶路,柔弱的道路很快就被踩坏了,泥泞到几不可行。我穿着一双旧拖鞋,越走越沉重,像是穿着两块大泥巴,又因为裹着稀泥的脚太滑了,绊带经不住反复的冲击,不时从鞋底滑脱出来。我只好抖个机灵薅了路边的蒲草垫在鞋里。

我那时真是恨透了这种年复一年、永无止境地劳作,就像漫长的生活望不到尽头。仿佛无论过去多少年,我还得过这样一种平凡得近似卑微的生活。

原以为经历了那么多场雨,我的内心会从此“也无风雨也无晴”。比如雨天里,我不再手脚忙乱地将那些所珍视的一一收归屋内,收进心底,而是常常将它们遗忘在屋子外面——淋一场雨并非多大的一件事情。我想我终于学会在雨天里专心躲藏了,做一个人生的冷观者,而不是冒冒失失地在雨中奔忙。

可是前夜的那一场雨真的让我领教了。

那真是一场堪称磅礴的雨,仿佛一生的雨都下在了那个晚上。傍晚时分还是一副下不大的乖巧样子,却忽地在夜半里原形毕露。一边是雨水管里的绞杀嘶鸣,一边是屋外大雨击地的声响,让我一下子清醒起来。并没有夹杂着雷声,我内心里却生出一种深深的紧张,我好像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急切的雨,下得如此专注,下得如此决然。尽情处,我甚至听到雨纷纷接续起来,从天到地变成一种流淌,声音也变作连续的,变成一种铺张,没有初始时的嚣张,却有一股无法撄当的气势排山倒海般直扑过来。

我摁亮了灯,起身来细细察观雨水管道。几年前的那个夏天,也有这样一场雨,雨水来不及流淌,开始沿着楼层连接处的缝隙往外渗,顺着雨水管的外壁淌下来。更有甚者,有一些雨水渗进了楼板的罅隙里,在天花板的另一处渗出来,从此留下一道清晰的裂纹。这情形在一个月前又出现了一次,我已然有应对的经验了——我把一条毛巾系在雨水管的中间,可以吸纳渗漏出来的水。而这一次情形没有那么糟,并没有出现渗水的情况,真是一种幸运。我分明感到这一次的雨更大一些。我怯怯地开了厨房的门,隔着纱窗望出去,夜色删减了明晃晃的雨线,只看到茫茫的一片,大概是雨水击在地上后腾起的气浪。

我久久不能入睡,仿佛这点缝隙让我再也无法在雨天里稳稳地藏住,又好像这点缝隙也是我内心一道裂隙,它不知何时被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打开过,从此无法愈合,不时渗进一些隐隐的不安——那种从远古时代就有的惶恐,你永远无法驱散、无法回避。

而我也终于看清了一点生活的真相,更倾心于过一种纯粹平凡的生活。

我丝毫听不出这雨停歇的意思,仿佛就这么永远地下下去,直到将这个世界毁坏。这让我愈加紧张起来。我无事可做,只得老老实实地躺在床上,而就在我将梦未梦之际,恍惚听到雨声戛然而止,几乎没有一点过渡,就那么直直地扬长而去,不禁让人怀疑只是个梦中的情形。

翌日出门,见得世间一番澄澈明丽,细细碎碎的云散布在高远蔚蓝的天际,大概就是沈从文先生笔下“使人只想下跪的高空明蓝的天”。《道德经》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古人诚不我欺也。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浅斟低唱

公众号:浅斟低唱

二、巴金散文:夜雨诗意

早年为了学写古诗,曾买过一部线装本的《诗韵合壁》,一函共6册,字体很小,内容很多。除了供查诗韵外,它还把各种物象、各种情景、各种心绪分门别类,纂集历代相关诗句,成了一部颇为齐全的诗歌词典。过去文人要应急写诗时,查一直,套一套,很可快速地炮制出几首来。但是毫无疑问,这样写出来的诗都是不值一读的。只有在不带写诗任务时随便翻翻,看看在同一名目下中国诗化语词的多方汇集,才有一点意思。

翻来翻去,眼下出现了“夜雨”这一名目,那里的诗大多可读。既然是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能;又在下雨,空间十分逼仄,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诗句就不能不走向朴实,走向自身,走向情感,李商隐着名的《夜雨寄北》堪称其中典范。

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这种畏怯又与某种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小天地中一脉温情的自享和企盼。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富而立。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热气呵成一片迷雾。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渐沥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此时此刻,天她间再也没有什么会干扰这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腾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倒不是因为夜间行路艰难,也不是因为没有带着雨鞋和伞。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想得很深很深。夜雨会使旅行者企望安逸,突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远、孤苦的处境,顾影自怜,构成万里豪情的羁绊。

不是急流险滩,不是崇山峻岭,而是夜雨,使无数旅行者顿生反悔,半途而归。我不知道法显、玄奘、郑和、鉴真、徐霞客他们在一次次夜雨中心境如何,依我看,他们最强的意志,是冲出了夜雨的包围。

如我无用之辈,常常会在大雨如注的夜晚,躲在乡村旅店里,把地图拿出来细细查看。目光在已经走过的千里之间来回,痴想着其间在夜幕雨帐笼罩下的无数江河和高山。这样的夜晚,我常常失眠。为了把这种没出息的惰怠心绪驱赶,我总会在夜雨中邀几个不相识的旅人长时间闲谈。

但是,真正让心绪复归的,完全不是这种谈话,而是第二天晴朗的早晨。雨后的清晨,铺天盖地奔泻着一种兴奋剂,让人几乎把昨夜忘却;又不能完全忘却,留下一点影子,阴阴凉凉的,添一份淡淡的惆怅。

在人生的行旅中,夜雨的魅力也深可寻探。

我相信,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媳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所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

不知道历史学家有没有查过,有多少乌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将军舒眉了,谋士自侮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静了,侠客止步了,战鼓停息了,骏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断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锚了,酒气消退了,狂欢消解了,呼吸匀停了,心律平缓了。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余秋雨经典散文集余秋雨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何谓文化》《中国文脉》等。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代表作。《文化苦旅》以余秋雨在全国各地的文化遗迹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以深刻思想和极具震撼力的语言,揭示中国文化内涵,考问历史和人生的深层意义。《文化苦旅》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以及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范例。

《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为学严谨的态度可见一斑。

经常有年轻朋友来信询问一些有关人生的大问题,我总是告诉他们,你其实已经有了一位最好的人生导师,那就是你自己。

这并非搪塞之言。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向着整体价值。一个人突然地沮丧绝望、自暴自弃、挺而走险,常常是因为产生了精神上的“短路”,如果在那个时候偶然翻检出一张自己童年时代的照片或几页做中学生时写下的日记,细细凝视,慢慢诵读,很可能会心情缓释、眉宇舒展,返回到平静的理性状态。其间的力量,来自生命本身,远远大于旁人的劝解。

拿起自己十岁时候的照片,不是感叹韶华易逝,青春不再,而长久地逼视那双清澈无邪的眼睛,它提醒你,正是你,曾经有过那么强的光亮,那么大的空间,那么多的可能,而这一切并未全然消逝;它告诉你,你曾经那么纯净,那么轻松,今天让你苦恼不堪的一切本不属于你。这时,你发现,早年自己的眼神发出了指令,要你去找回自己的财宝,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回原处。除了照片,应该还有其它更多的信号,把我们的生命连贯起来。

为此,真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其实,中国古代显赫之家一代代修续家谱也是为了前后之间互相灌溉、互相滋润,你看在家谱中呈现出来的那个清晰有序的时间过程是那么有力,使前代为后代而自律,使后代为前代而自强,真可谓生生不息。个人的生命也是一个前后互济的时间过程,如能留诸记忆,定会产生一种回荡激扬的动力循环,让人长久受益。一个人就像一个家族一样,是不是有身份、有信誉、有责任,就看是否能把完整的演变脉络认真留存。

我们也许已经开始后悔,未能把过去那些珍贵的生活片段保存下来,殊不知,多少年后,我们又会后悔今天。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这样的事情称之为“收藏人生的游戏”。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连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会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险。

绝大多数的人生都是平常的,而平常也正是人生的正统形态。岂能等待自己杰出之后再记载?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年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寒冷透骨,已经无所谓境界,世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实的山河间。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

想到起点和终点,我们的日子空灵了又实在了,放松了又紧迫了,看穿了又认真了。外力终究是外力,生命的教师只能是生命本身。那么,就让我们安下心来,由自己引导自己,不再在根本问题上左顾右盼。

左顾右盼,大漠荒荒,其实自己的脚印能踩出来的只是一条线。不管这条线多么自由弯曲,也就是这么一条。要实实在在地完成这一条线,就必须把一个个脚印连在一起,如果完全舍弃以往的痕迹,那么,谁会在意大地上那些零碎的步履?我在沙漠旅行时曾一次次感叹:只有连贯,而且是某种曲线连贯,才会留下一点美,反之,零碎的脚印,只能是对自己和沙漠的双重糟践。

我最合适什么?最做不得什么?容易上当的弯路总是出现在何处?最能诱惑我的陷阱大致是什么样的?具备什么样的契机我才能发挥最大的魁力?在何种气氛中我的身心才能全方位地安顿?……这一切,都是生命历程中特别重要的问题,却只能在自己以往的体验中慢慢爬剔。昨天已经过去又没有过去,经过一夜风干,它已成为一个深奥的课堂。这个课堂里没有其他学生,只有你,而你也没有其它更重要的课堂。

因此,收藏人生,比收藏书籍、古董更加重要。收藏在木屋里,收藏在小河边,在风夕雨夜点起一盏灯,盘点查看一番,第二天风和日丽,那就拿出来晾晾晒晒。

——读《人生纪年》

其他优秀文章:

三、夜雨寄北改写散文200字

思路:根据古诗内容展开。

今日收到鸿雁的思绪,又见你亲手书写的笔迹,你问我何时归来。面前仿佛浮现你焦急神情,我又怎知归期几何呢,有时,我也想学阮籍的放荡不羁,可如今我有你。你,便是我的责任,你,便是我的寄托,你便是我的归属。

想着你,我却有口难开。只能向你描述那巴山夜雨中涨满的池水,如我的心绪,激起千层浪。回忆起我们的缱绻缠绵,夜不能寐,我辗转反侧中想起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聚。我想在那天并无特别,只是你的身旁多了我,我的手中多了你。

那时我们定在在帷帐中共话私情,都羞于开口,满心的话儿化作柔情的目光,交织缠绵,那拨断琵琶索的思念也只能融入心里。那时所说的,也只有巴山夜雨的戏言了吧。也衷心希望,你我在那耄耋之年,也能在悠悠的烛火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境。

扩展资料: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世星名句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antingjiaju.cn/835.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